居家保健丨常用艾灸疗法

於堃2020-03-16


艾灸是用点燃的艾条或艾炷烫熨、烧灼皮肤及腧穴,通过温热的穴位刺激,具有温阳散寒、通经活络、升阳固脱以及泻热拔毒等作用,现代研究艾灸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。历史就有艾叶“生温熟热,纯阳也,灸之则透诸经,而治百种病邪”,以及“凡人吴蜀地游宦,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,勿令疮暂瘥,则瘴疠、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 ”等记载。

疫情当前,除消杀、洗手、戴口罩等措施以外,大家可以通过艾灸来自我保健,扶助正气,增强免疫力。


1
适应症

艾灸疗法主要适用于虚证、寒证,也用于部分热病。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、老年体弱者、慢性病免疫力低下者、风寒感冒、胃肠型感冒、寒湿泄泻等均可以选择艾灸疗法。

2
常用方法

家庭中自我保健常用的艾灸方法是温和灸及温灸器灸。如果艾灸实施条件不允许,也可用穴位熨烫/穴位贴敷代替艾灸。

温和灸是将艾条点燃一端,悬于腧穴或者患处,距离皮肤2~3cm处进行熏灼,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,一般每穴灸10~20分钟,至皮肤红晕为度。如果遇到局部温度觉减退者或小儿等,医者可将食、中两指,置于施灸部位两侧,以医者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,以便随时调节施灸时间和距离,防止烫伤。

温灸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,用温灸器施灸的方法称温灸器灸,临床常用的温灸器有灸盒、灸架、灸筒等。施灸时,将艾段点绕后放入温灸器内,然后将温灸器放于施灸部位的皮肤表面。温灸器灸的特点:施灸面积较大,安全。对小儿、妇女、老人及畏灸者尤为适宜。适用于腹、腰等面积较大部位的治疗。一般每穴灸15~20分钟,至皮肤红晕为度。

穴位熨烫/穴位贴敷:选用暖水袋、暖宝宝、自发热贴、热盐包等作为工具,在穴位上进行穴位熨烫/穴位贴敷。

灸量一般每次选取 3~5穴,每个穴位持续操作 10~20分钟,每日或隔日1次。每次艾灸总时长30~60分钟。操作顺序先上后下,先左后右。

3
常用的艾灸保健穴位

大椎:颈后正中线,颈7棘突下缘凹陷中。取穴时坐位,略低头,第7颈椎棘突是约与肩平的脊柱正中的高骨,可随颈部的活动而活动。艾灸大椎可以疏风散寒,振奋阳气,可用于风寒感冒,咳喘,颈项僵痛,提高抵抗力,预防感冒。

足三里“若要安,三里常不干”。足三里定位于小腿前外侧,外膝眼下三寸,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。强壮保健穴,可以调理脾胃,调理气血,强身健体,缓解疲劳。可用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、虚劳。

中脘上腹部前正中线上,脐中上4寸。仰卧取穴,在胸剑联合与肚脐连线的中点。艾灸中脘可健脾和胃,行气消胀,降逆安神作用。可用于治疗多种消化系统疾病。

神阙肚脐中央。仰卧取穴。具有培元固本,调理脾胃,回阳固脱的作用。

气海肚脐下1.5寸。

关元肚脐下3寸。艾灸关元、气海可有温阳益气固本,温暖下元的作用。可用于下焦虚寒证、诸虚劳损、多种泌尿生殖疾病。

4

注意事项

1.高热、烦渴等实热炽盛患者不宜自行施灸;

2.一般空腹、过饱、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,应慎施灸。

3.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。

4.艾灸时应选择舒适体位,肌肉放松,充分暴露施灸部位;

5.保持房间温暖,谨防受凉;

6.艾灸时,取穴要精少、火力要均匀;

7.年老等反应迟钝或局部感觉减退的病人,切勿施灸过量,避免烫伤;

8.施灸过程中,防止艾火烧伤衣物、被褥;灸治结束,必须将艾条彻底熄灭,防止发生火灾;不能使用明火环境下严禁艾灸。

9.用发热贴热敷时,切勿直接接触皮肤,以防烫伤,须隔一层衣服在对应腧穴贴敷;

10.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,属正常现象,无需处理,会自行消失。若施灸过量,时间过长,局部出现水疱,只要不擦破,水泡小可任其自然吸收,如水疱较大,可用消毒毫针刺破,放出水液,再涂以烫伤油或消炎药膏等。可外用消毒敷料保护。


  来源:北京中医药学会中医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

  作者西城区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於堃

  编辑:宗绍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