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疫科普丨面对未知的病毒性瘟疫(传染病)如何用中医来预防

衷敬柏2020-03-17
人类的生存与种群延续是在与病毒的斗争中进行的,自有文字记录以来,历史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瘟疫造成的病患和死亡难以准确统计,历史上的天花、麻疹、水痘、腮腺炎、脊髓灰质炎,埃博拉出血热,艾滋病,各种肝炎,疱疹性咽峡炎,川畸病,合胞病毒肺炎,SARS,中东肺炎,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等,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数的出来的。还有更多的是我们数不出来的病毒性瘟疫。人类在对付病毒性瘟疫的过程中,创造性试用了各种方法,并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留传下来,成为人类的宝贵财富,中国传统也不乏有效防瘟疫的措施与办法。

佩戴香囊

 

古人为了预防因疫疠之气或秽气而致病,曾经尝试过各种方法。晋朝玄学流行,在《抱卜子》有记载用"符"来避秽祛瘴、驱虫(这里的虫是指大型食肉动物如虎豹财狼之类),但是效果并不理想,也有人试用一些芳香的植物来驱邪辟秽、辟瘟,有时候还有些疗效。

香囊是由多种具有芳香辟秽的中药打碎装入布袋而成,一般常佩戴在胸前贴身内衣外部,或缝在肚兜。先秦著作《礼记》就记载当时的人们佩戴香囊的情形。每年的端午节,多地具有插艾条,佩香囊的习俗,通过插艾条,佩香囊也驱虫辟秽。

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就有香囊香袋,用到了肉桂等药物。《礼记》中就有佩戴香囊的文字记载,而且给小朋友佩戴香囊的习惯延续数千年的历史至上世纪,后来因种种原因用的越来越少了。

古人用来辟秽避瘟的芳香中药很多,比如:苍术、白芷、佩兰、藿香、香薷、降香、檀香、乳香,雄黄,樟脑、冰片、艾叶等都有用来做香囊香袋的。

与佩戴香囊相同时期形成了在每年端午喝雄黄酒等的习俗,目的认为虫或疫毒是怕雄黄酒的,用的就是它们的驱虫辟秽作用,现在因知道雄黄可能的毒性已经不用了。

近来的中国知网上查到一些佩戴香袋预防儿童反复感冒的临床观察,这些观察发现,儿童佩戴这类香袋后感冒明显少于对照组,血液检查发现佩戴香囊可以改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,特别是可以升高分泌型IgG,而分泌型IgG是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第一道主动防线。发挥作用的是香袋中的那些药物的芳香挥发成分。

熏香

熏香是中国人传统的祛毒的的方法,通过在相对密闭空间点燃一些香料如檀香,艾条,樟树根等来达到驱辟秽的作用。现在南方仍有用樟树边角料点燃来熏蚊子、驱虫的方法。

比如苍术:有人将制备好的苍术放入有盖的搪瓷容器中,加入95%酒精,剂量以淹没苍术为宜,浸泡8-10小时后,取出苍术,放在准备消毒的手术间地面上,点燃,直到苍术化为灰为止。结果消毒后比消毒前菌层数明显减少,消毒效果满意。

健身固元
 


病毒性疫病毒邪的强弱是致病的一个方面,人体的免疫力,抵抗力,人的正气强弱是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,《金匮要略》就说过:“夫人禀五常,因风气而生气,风气可生万物,亦可害万物,如水可载舟,亦可覆舟……若五脏元真通畅,人即安和”,《黄帝内经》亦说: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。

健身目的就是为了固元,体力能力的增强,除了对古人在狩猎时占据优势外,更重视元气的养护,通过八段锦、五禽戏等导引的方法,促进机体元气运行畅通,护佑元气。通过避免过劳过用减少元气的消耗,通过五谷、五菜、五果、五畜的滋养补充元气。使人们更加元气满满,抵抗病毒性瘟疫。

如果饮食不足以恢复元气充足,则可采用药物滋补的方法,常用的补气药物,比如人参、党参、太子参、麦冬、玉竹、黄精等都是很好的补气药,它们可以调节免疫和增强正常抵抗病毒的能力。

  

  来源:北京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

  作者:衷敬柏  

  编辑:宗绍泽